原标题:我跟党走·家乡蝶变丨推进“两链”深度融合:西安高新区面向未来打造丝路科学城
西安网讯 由中记协、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网信办主办,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网)承办的“我跟党走·家乡蝶变——网媒总编看西安”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在进行。6月25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西安高新产业开发区。就西安高新区面向未来打造的丝路科学城进行了了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丝路科学城位于“毕原—高阳原一细柳原”的核心区域,南望秦岭,内拥沣河,以山为屏,以水为脉,川原相间,总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按照“一城三区十组团”空间功能布局。“一城”即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硬科技产业区“三区”有机融合,嵌套十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
作为西安高新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核心板块,丝路科学城将依靠强劲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彰显中国气韵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和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点”为定位,建设绿色智慧的未来理想城。
其中,中央创新区将打造“科技+金融+创新”深度融合、互乘放大的丝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科创城市的形象门户、科创生态的赋能中心、科技应用的未来场景;生态文创区以科技旅游、生态文创、商务会议为核心功能,发展科技绿色文旅,建设城市乐活中心、休闲中心;硬科技产业区运用“秦创原”创新驱动大平台,实现协同创新、产业应用,成为原始创新的承载地、成果转化的示范地和硬科技产业的聚集地。
三个片区之内,依托生态廊道和现状产业基础,形成科创金融、国际社区、生态文创、科学中心、光电子产业、科教创新、生物医药绿色装备、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共计十个产业组团,承载了高新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特色产业“5561”产业体系中的重点产业方向。
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经成立丝路科学城建设指挥部,将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新”“三高”“四个面向”的新使命新要求,将科学主题贯穿于丝路科学城规划的全过程、全领域。
作为支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大西安“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设的全新力作,丝路科学城的建设离不开“高”“新”产业的支撑。
在丝路科学城的规划中,西安高新区将硬科技作为核心发力点,给予最大面积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推动硬科技产业在西安高新区做大做强。以科研院所、大学高校、双创平台、龙头企业、国际创新五大创新源为核心,运用“秦创原”创新驱动搭平台,实现协同创新、产业应用,成为原始创新的承载地、成果转化的示范地和硬科技产业聚集地,打通创新链“痛点”和产业链“堵点”,极大释放硬科技创新活力、增强硬科技产业实力。
“丝路科学城不是西安高新的丝路科学城,而是中国·丝路科学城在陕西、在西安的核心承载。”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下一个三十年,西安高新区将勇担“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使命,按照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将丝路科学城打造为秦创原的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平台,引领高新区迈向新征程的主阵地。
面向未来发展“筑城”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之城
规划中可以看到,丝路科学城充分利用了所在区域的山、水等生态资源,保留了10条绿色廊道,形成了覆盖广泛的绿植绿地,可谓一半山水一半城。据了解,丝路科学城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科研、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推进安全、绿色、智慧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产城景”深度融合,打造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为科创人才提供理想的工作之城和生活之城。
“科学城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西安高新区作为西安、乃至陕西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的作用,预计到“十四五”末,丝路科学城将聚集50万人口,承载1万亿经济规模,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3万亿;到2035年,人口将达到150万人,经济规模将突破3万亿,将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5万亿……”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在推介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