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缔造蓝色引擎!烟台叫响海工装备制造创新名片
2019聚焦海洋经济大市建设媒体行采访团走进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2019聚焦海洋经济大市建设媒体行采访团走进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2019聚焦海洋经济大市建设媒体行采访团走进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胶东在线4月25日讯(记者 孙宗顺 刘妙 摄影 李刚)新旧动能转换,烟台已驶向深蓝。2018年,烟台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实现3814.1亿元,其中,海洋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成为海洋经济优势产业之一。烟台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烟台海洋强市建设规划》,被业内专家誉为全国第一个海洋强市规划。25日,2019聚焦海洋经济大市建设媒体行采访团走进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探访这里如何坚守创新之路,在海工装备制造业昂立潮头。
飞速奔跑 半潜式平台订单数量居世界前3位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的前身是1977年建成的烟台造船厂,其海上钻井平台建造经历可追溯到1978年,即烟台造船厂成立的第二年,为胜利油田建造的我国第一座坐底式钻井平台“胜利1号”。
烟台基地全景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中集来福士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了核心产品的自主设计、自主知识产权从0到100%的突破,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60%,跻身世界海工装备的高端领域;是我国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基地和唯一拥有自升平台、半潜平台、特种船舶系列产品的海工企业。目前,半潜式平台订单数量居世界前3位,已交付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座,占国内市场的80%、全球的25%。
转型路上,可以用“飞速奔跑”来形容该公司。这里拥有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在烟台、上海、挪威、瑞典设有4个海洋研究院,拥有各类知识产权230余项、发明专利近100项。其中,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聚集海工专业研发人员800人,占我国海工技术领域人才队伍的50%以上,先后完成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突破行业重大关键技术50余项,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首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
不断突破 造“大国重器”助力国家深海战略
助力国家深海战略,中集来福士不断突破,为海洋能源开发,提供了更多高品质、先进的深海装备。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蓝鲸1号”,这是目前全球最先进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也是中集来福士交付的第九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进一步巩固了中集来福士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领域的批量化交付能力。
极地恶劣海域半潜式钻井平台走进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的作业码头,一座与“蓝鲸1号”外观颇为相似的钻井平台吸引了众记者的目光。项目经理蔡云涛介绍,该平台为“极地恶劣海域半潜式钻井平台”,专为挪威北海量身定制,配备离线接管系统及风浪补偿等高效系统,能够抵御北海百年一遇的风暴,适用于包括北极地区在内的恶劣环境,中集来福士拥有80%知识产权。
该平台最大工作水深500米,最大钻井深度8000米,服务温度为零下20度,满足冰级要求。满足全球最严苛的挪威石油安全局(PSA)、挪威海事局(NMD)和挪威海上工业标准(NORSOK)的要求,入级挪威船级社。平台所有外围逃生梯道、救生艇等一类安全设备,均增加了电伴热或防风墙等防冰措施;钻井区域大面积安装了防风墙,保证平台能够在严寒环境下正常作业。
在研发中,中集来福士提出了半潜平台稳性计算新的校核方法,开发了运动极值预报程序,解决了欧洲北海高海况下传统平台气隙差等难题,将平台作业能力提升了19%;同时搭建了国内最大的半潜式平台噪声实测数据库及平台重量数据库,开发了多噪声源集成分析系统及重量管控新方法。建造阶段采用焊缝数据信息平台,使16000余条主要焊缝实现了全部可追溯。
拥抱深蓝 做海洋装备和服务提供者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保持吉尼斯纪录的2万吨吊机“泰山”号和大型船坞,形成了海洋工程项目总装建造的独特优势。目前已经成功起吊15座平台。为适应现代渔业转型发展,中集来福士批量生产海洋牧场平台,助力烟台现代渔业走向深远海,并将海洋牧场平台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演变。其中,为挪威打造的万吨级深海养殖工船,是一个全新概念的开放式渔场项目,采用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自动化养殖系统,一次可养三文鱼1万吨,能够实现鱼苗自动输送、饲料自动投喂、水下灯监测、水下增氧、死鱼回收、成鱼自动监测等功能,“自动化”“智能化”无处不在。
2万吨泰山起重机聚焦未来,中集来福士不断为新产品储备技术,构想的海上综合体是以高端海洋休闲旅游为目的的海上大型构筑物,具有吃、住、行、游、购等娱乐休闲服务设施,让人们亲海、爱海、护海,形成地域性的海洋特色旅游。目前,已形成地域性定制的海洋休闲渔业综合体设计及建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