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人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口粉丝

原标题:烟台人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口粉丝

碾破绿珠,撒成银缕。热蠲金石,清澈肺腑。

   ——本心斋疏食谱 [宋]陈达叟

每一种美食的获得,都需要长久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在自然中寻觅滋味,在岁月中精酿传承,将幸福的味道传递到四方。

招远,胶东大地上一片美丽的土地。既是“中国金都”,也是誉满中外的“银丝之乡”。甘甜清冽的水质,温润清洁的空气,和煦充足的阳光,为龙口粉丝的制作提供了极佳的自然环境。数百年前,龙口粉丝就是从这里起源,并通过龙口港走向各地。

从事粉丝行业50多年,老粉匠郭兰堂练就了一身纯熟过硬的制粉技艺。

每年春秋两季,是制作粉丝的好时机。精挑细选的绿豆,粒粒饱满圆润,放入容器加温浸泡。20多个小时后,清洗原料,磨浆过滤,提取出淀粉制成粉团。半干的粉团研成粉末,兑水和糊调成粉水芡。

漏粉是很关键的一步。铁锅盛满清水,锅上方吊一只钻满小孔的漏瓢,水微微沸腾后,均匀而有节奏地轻轻拍打芡子,粉丝便徐徐流到沸腾的水中。

捞出放入冷水,冷却后将粉丝拉长一米左右后掐断。再次浸泡后的粉丝挂在粉架上,自然晾透。

从一颗颗绿豆到一缕缕粉丝,需要经过90多道工序。成型后的龙口粉丝丝条匀细,纯净光亮,整齐柔韧,洁白透明,烹调时入水即软,久煮不碎,清嫩适口,爽滑耐嚼。

看似清淡无味,却能融合百味;简单素朴,却让美味升华。粉丝中暗含的哲学正如处世哲学,人间至味是清欢。

如今,所有的工艺流程都实现标准化,在流水线上一气呵成。但手工技艺的温度并没有因机械的使用而消失。一手托举着发展,一手托举着传统,创新与传承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得到另一种加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口粉丝制作技艺传承人郭兰堂说,龙口粉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不论是粉匠间的意会言传的传承,还是如今的机械化制作,龙口粉丝的核心技艺从未丢失。我从事粉丝制作50余年,今后,还有更多人和我一起,将它发扬传承下去。

汗水凝结成技艺,技艺创造出美食。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提醒着我们延续、传承的初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