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冬里尝鲜 当数海蛎最“销魂”?
现在的气温,一天低过一天,而越是天气寒冷的冬天,牡蛎越是肥美鲜嫩,地处中纬度的山东长岛水域有着丰富的海泥和浮游生物,是牡蛎生长的最佳地带之一。长岛从南到北连成串排列的每一个岛屿的礁石上都有大量的牡蛎生长。
长岛人称牡蛎为“海蛎子”,自古以来,岛民们就有着采食海蛎子的习惯。退潮时,妇女们用特制的工具直接将海蛎子肉从礁石上剥离下来,并用海水洗净带回家,烹制出各式渔家饭食和菜肴。
野生环境的海蛎子分布密集,生长期缓慢,且采集起来费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这种美味的需求,近年来,养殖海蛎子成为长岛人的主要养殖贝类之一,长岛人引进更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优良新品种,聘请海水养殖方面的专家来现场指导,使得海蛎子的质量和产量逐渐提高。
海蛎子为滤食性生物,以大海中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等为主要食料,养殖过程不用投喂其他饲料和药物,蛎苗扔到海里就能长大。长岛的牡蛎虽说是养殖的,但却是完全在野生条件下长出来,具有个体较大、肥满度高、肉质爽滑、味道鲜美等特点。
大多数人都知道海蛎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是少有人知道这个外表粗糙、内里细嫩的贝类是怎么长成的,让一系列图片告诉你吧。
渔民们把大堆的扇贝壳搬运回家,在每片贝壳的中央敲一个孔,将它们串起来,再投放到已养殖了大面积海蛎子的海区,繁殖季节,它们的受精卵就附着在贝壳串上。
布满了黑色斑点的扇贝壳被从绳子上抖落下来。
养殖户及雇工们将有长有小海蛎子的扇贝壳掰成小块。
妇女们将一块一块的扇贝壳间隔均匀地夹在海蛎子养殖专用绳的缝隙里。
这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活计,需要大量手把快的女工,因此,长岛各岛屿为很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
养殖户将夹好苗的绳索送进海里,让海蛎子在野生环境下长成。由捕捞业转向养殖业的长岛渔民们像种地一样,夏季播种,冬天收获,年复一年地耕耘着万亩海疆。
海蛎子的生长期一般为两年,这期间渔民们除了在风浪过后出海查看养殖架是否有损坏外,基本不需要其他管理。
海蛎子一年四季都可收获,但海蛎子最佳食用季节是在寒冬腊月。
采集海蛎子是个辛苦的活,需要强壮的男劳力下海拔绳、采摘、卸船等,这些活计都是在泥里水里完成的,夏天酷暑难耐,冬天寒冷刺骨。
女人在岸上负责成品的去除杂质、清洗分拣、出售运送等。
长岛的海蛎子养殖除了绳养还可以采用笼养的方式。
现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快递业务使得长岛的海蛎子走出海岛,走进全国各地的大小餐馆、私家厨房。
海蛎子的吃法真是太多了,有的人喜爱撬开蛎壳直接吸食,或者来一盘生鲜蛎肉,以辣根蘸着吃,虽然有些生猛,但滑嫩凉爽、原汁原味的口感确是一种享受。
最简单,也是最豪迈的吃法是去长岛渔家乐,渔家大嫂将大锅蒸出的海蛎子连盆端上来,扔给你一把螺丝刀或剥扇贝丁的专用刀子,你随便吃吧。
文雅一点的吃法是将蒸熟的海蛎子剥去一层壳,然后将用蒜蓉等材料调制好的汁浇在上面,普通的海蛎子立刻高大上了。
最让人怀念的吃法是飘雪的冬日,三五好友或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烤火取暖边吱吱啦啦地烤着海蛎子,那种又烫手又烫嘴的滋味真令人难忘。
最经典的吃法是油炸海蛎子,又称“烧蛎黄”,这是胶东沿海地区的一道名菜,做法是将控水的肥嫩海蛎子蘸点鸡蛋面糊,丢进油锅里炸至金黄,吃的时候蘸点椒盐,入口后,外焦里嫩,鲜美无比。
在寻常百姓的厨房,海蛎子的家常做法太多,像海蛎子拌菠菜、海蛎子炒鸡蛋、海蛎子炖萝卜丝等,哪样都是冬日餐桌上的常见菜。
寒冷的冬天,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海蛎子手擀面,配以碧绿的蔬菜,暖心暖胃,满满的家的味道。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盛产海蛎子的地带,谁家冬天不包几顿海蛎子萝卜丝饺子呢?海蛎子肉略微切碎点,加进嫩嫩的韭菜和焯水的萝卜丝,包成个大皮薄的饺子,开锅就熟,不但味美,吃了还不胖呢。
这个冬日,您的餐桌会因长岛肥美海蛎子的加入而倍加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