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暂停接纳旅游团 能否挡住游客脚步?

原标题:南锣鼓巷暂停接纳旅游团 能否挡住游客脚步?

议事会

记者:4月25日起,南锣鼓巷自愿取消3A景区资质,暂停接纳旅游团。消息一出,人们不禁为政府保护北京“文保”区、保护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新政而叫好。旅游旺季10万人次的客流量,让南锣名气暴涨的同时又令其不堪重负。但仅靠一纸公告能否挡住游客纷至沓来的脚步?暂停团队游览,是否属于比较“懒政”的做法?

庄伟光:景区等级评级标准其实并不合适南锣鼓巷这类社区型景区。暂停团队旅游,实际操作很难。因为游客可以从周边其他胡同进入,而且很难区分团队游客和自由行游客。

辜明德:暂不说是否“懒政”,但对暂停接待旅游团从而减少客流量的预期目标能否实现表示怀疑,因此其真实目的也值得思考。取消3A景区资质,就能降低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吗?暂停接待旅游团,旅游团应该怎样界定?如何执行?既然是开放式公众社区,若禁止参团游客进入,这不是对特定人群的公然歧视吗?其法律依据何在?这些显而易见的简单问题,相信公告颁布者比大家更清楚答案。

记者:一种观点认为,非封闭的社区型旅游目的地已经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有很大安全隐患,对当地交通也造成很大压力。你觉得为了平衡游客和当地居民利益,大家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庄伟光:由于南锣鼓巷旅游品质不错,同时又不收门票,自然能吸引大量团队游客人。不过这类开放型社区更适合定制游,不然团队游发展失控必然导致当地商业业态的变化,影响当地居民。开发开放式社区型目的地,一定要涉及线路走线,与周边其他文化产品结合起来,尽量疏导。同时,还需要针对交通高峰做好应急疏散通道等。

辜明德:如何平衡开放式社区目的地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国外有很多成功经验。如意大利,在许多城镇设定了ZTL(zona traffic limitato,交通限制区)区域,对区内居民车辆严格管理,对区外车辆则禁止进入,将游客众多的开放式社区打造成“准步行街”,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隐患并降低对区内居民的影响。而有的地方则是采取对区内商业业态、经营时间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对游客观光与居民生活的错峰。应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拒绝接纳旅游团,也算是一个“创举”吧。

记者:如今各地大力提倡的全域旅游,打破景区和周边的藩篱,增加游客深度体验。你觉得南锣鼓巷的案例对行业有什么启示?如何深度开发开放式社区型目的地?

庄伟光:社区型目的地的旅游开发是共享经济的产物,其核心竞争力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满街的购物店。全域旅游一定是一类社区型目的地的集合,除了南锣鼓巷之外,当地一定要开发同类型但是文化内涵不同的其他胡同游,同时要让当地居民参与进来,思考和游客融合的办法。

辜明德:相对景区旅游而言,全域旅游是“面”的概念,而不是“点”;是旅游要素各项的全产业链,而不是单一要素。因此在全域旅游的范畴里,任何一个环节、领域、空间都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联动效果,其中目的地居民的好客度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仅就南锣鼓巷的案例而言,我个人认为游客满意度与目的地居民幸福感应该建立在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基础上,没有游客满意度的旅游目的地不可能长久发展;而没有当地居民幸福感的游客满意度实际就是“耍流氓",必然引起反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