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旅游小费合法化?游客担心:给少导游给脸色看
一直属于灰色收入的导游小费将合法化。近日,国家旅游局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于游客自愿支付的对导游优质服务的奖励机制”。这也就意味着,导游小费有望合法化,记者采访发现,谈及小费,实际操作中导游和游客都有心理负担。
导游吐槽
情感上欢迎,实际操作中怕不接地气
“倡导导游小费合法化,从情感上来说,导游都是欢迎的。”中国国旅江苏分公司的一位导游告诉记者,这项政策也是对导游服务行业的激励,可遗憾的是,却没有明确支付小费的标准。“究竟给多少小费合适呢?没个标准,搞不好就会引来投诉。”
这位导游表示,国内很多导游大多都面临着待遇不稳定、保障差等诸多问题,其收入基本由每天带团的劳务费和部分按照合同带领游客去购物店取得的低额度佣金组成。“旅游旺季可能两三个月都在外面跑不着家,淡季的时候,一个月估计都接不到团。”因此,有的旅行社推出各种低价团吸引游客,不少导游成“背锅侠”难免会强制游客消费。
“给小费实际操作中难度挺大,毕竟国外国内消费习惯不一样。”这位导游表示,自己也带过不少入境团,游览过程中,游客团队都会根据服务的满意程度给小费表示感谢。在国外,游客给导游小费俨然已成为一种习惯。而在国内,小费似乎太不接地气,游客几乎不会给导游任何小费。“服务得再好,提及小费,多数游客根本不会买账。”
游客担心
不给小费,导游会不会给自己脸色看
“在国外旅游,事先都会被告知,每天需要给打扫房间的服务员多少小费,付给司机、导游多少小费。”曾出国到瑞士、希腊旅游的方小姐坦言,团队游客们多会“入乡随俗”支付一定的小费,国内导游提供了优质服务,支付小费进行奖励也是应该的,可究竟该付多少,怎样的服务获得怎样的小费,文件应该更加明确细化。
“给少了怕导游给自己脸色看,给多了自己又不乐意。”不少游客直言信心不足,强制游客购物是旅游界的潜规则,现在小费合法化了,就能抑制住强制消费?不给导游小费,优质服务或许只能是基本服务。支付了小费,导游和游客就相安无事,不支付小费,导游没准整个行程中脸色都不好看,本来说好自愿给的小费,没准会成为变相的强制性消费。
“难点是如何区分游客是自愿还是被强制的。”南京一家旅行社人力资源部经理顾问告诉记者,一直被认为是灰色收入的小费合法化,是他们想看到的,可操作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最好是旅行社有一份告游客书,写明游客在自愿的情况下,对导游的服务以现金形式给予奖励,随后,旅行社应通过电话回访游客是否为自愿。如果游客遭遇强制付费,应保存好证据,随时向旅行社投诉。
旅游专家表示
应明确小费的收费标准
南京市旅游委相关人士称,如能正确发挥小费的作用,确实能有效促进导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但如何避免直接或变相强制收取小费是关键。
“小费可以有,但标准是什么?”业内相关人士认为,应明确小费的支付标准是怎样的,是每天支付还是一次性支付,上限和下限是多少等信息,让游客根据满意程度自由确定小费数额或选择不支付小费。不过,给小费设立标准也是一桩难事,低了,达不到导游的预期,根本抑制不了强制购物,给高了,等于变相增加了团费,游客不买账,没准还会引来旅行社分一杯羹。总而言之,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薪酬体系才是有效杜绝低价团、购物游等乱象的有效手段。
通过引进导游小费制度激励导游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出发点挺好,可真的适合国内游客的消费习惯吗?四海一家旅行社人力资源部经理顾问坦言,小费制度,在国内算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氛围不足,效果如何,真的要靠实践来检验。“出发点是好的,但得有严格的规章和配套手段,不然也是白白给游客增添烦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