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楚雄:己衣大裂谷 地球上一道美丽的伤痕
大裂谷长约20公里,最宽处达到200米,最窄处仅仅6米,到谷底落差达到400多米,这里虽没有东非大裂谷来得波澜壮阔,却不啻为云南省内一个雄奇险峻的地质奇观。记者了解到,目前己衣大裂谷正在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大多数观光客仅仅是沿己衣大裂谷约2公里的栈道来一次走马观花,然而,己衣大裂谷的真正魅力却是约20公里雄奇险峻的峡谷风光。这些路段或溪流潺潺、瀑布飞泻,或怪石嶙峋、野生动物出没;有的线路要从谷底徒步,有的要进洞穿越,有的要绕道至悬崖顶端……
让热水塘活下去
近年来,位于武定县己衣镇的己衣大裂谷已然成为一条颇受青睐的小众旅游线路,游完己衣大裂谷,去热水塘泡野温泉几乎成了一个必备项目。
热水塘距离己衣镇政府驻地大约30公里,位于金沙江边上,这里的海拔是整个楚雄州最低的(800多米)。
自驾车去热水塘并不容易,通往热水塘村全程没有路牌,岔口多,路况不好。一般驴友的选择是从元谋江边乡徒步,到热水塘泡温泉,然后再前往己衣大裂谷;而一些自驾车游客则选择将车停在新民码头,乘船前往热水塘,有的干脆包车前往。很少有人会像我,将两驱轿车直接开到热水塘。
回程的时候会有两处约60度的斜坡。恰逢最为干燥的时节,金沙江边风沙肆虐,尘土飞扬,斜坡堆积了大量灰土(脚踩下去瞬间淹没脚踝),这样带来的后果是车子原地打滑,其中一次打滑,险些翻入沟中。
四周见不到任何一人,安静得只听得见鸟叫,闻着漫天的尘土味和浓重的胶皮味,异常沮丧。我知道上这样的土坡必须找准位置,一鼓作气,中途稍有减速便会前功尽弃。
仔细观察了“前车之痕”,确定出一条上坡线路,然后提了桶水,洒在线路上,之后在距离土坡100米的地方就踩足了油门。伴随着漫天的尘土和浓重的胶皮味以及底盘的卡卡声,我那颗小心脏就像被鞭子抽打一般,既心疼车子又胆战心惊。成功登顶后,我并没有虎口脱险后的兴奋,相反是一种惊魂未定的状态,此时的我,只想回家。
热水塘的温泉资源异常丰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能够疗愈很多慢性疾病。我不能确定水温多少,但刚好是那种特别适合泡澡的水温,直接从泉眼位置引入池子便能够泡了,当地人煮饭烧菜也是直接用的温泉水。了解后得知,热水塘共有5家人经营野温泉,但一个令人惋惜的消息是,伴随着乌东德水电站即将建成,大约两年内,热水塘的野温泉将彻底消失。
事实上,热水塘的温泉资源并不在江边,它的源头位于江边的山头,对于这个丰富的同时又具有无敌风景(紧邻金沙江边,拥有无敌江景和夜晚的璀璨繁星)的温泉资源,我们是否能从发展旅游经济的角度,想个折中的办法将它保住呢!
20公里穿越己衣大裂谷
天生桥栈道
大裂谷谷底溪流纵横
如果仅仅是一次走马观花,那么沿裂谷约2公里的栈道就能够领略己衣大裂谷的地貌精华,来回仅要3小时。然而,己衣大裂谷真正的魅力却是那些更为雄奇险峻、未经人工雕琢的未知领域。我选择的路线是从镇政府乘车出发,沿一条约22公里的碎石路,绕行到己衣大裂谷的南面起始点——己衣水库,进行一次由南至北的徒步穿越。
大约颠簸约1小时后,我来到了己衣水库。下方的水库就像一颗镶嵌在群山间的蓝宝石,与天空连成一色。己衣水库是全国首例高峡定向爆破的大坝,狭义上的己衣大裂谷就是以这里为起点,由南向北,长约20公里。
涉溪入洞穿越大裂谷
上午10时许,己衣水库大坝一片静谧,沿堤坝台阶向下进入峡谷,发现台阶不偏不倚刚好365级,谁也说不清这是刻意为之,还是一个人工修筑史上的巧合。看似超过一吨的巨石堵在石阶中央,它从山上滚落的轨迹依然清晰可见。
己衣水库源于大梁河,这是一条金沙江南岸的清澈支流,水库除了农作物灌溉,也用作人畜饮水。大梁河从水库溢满后,一路向北,穿越整个大裂谷。
要是在丰水期,只需将溪水分流,用竹编的捕鱼工具就能够捕到10多厘米长的野生鱼,这种类似泥鳅的土著鱼味道鲜美,通常就地取水,在石头上架起锅灶,顷刻间,一餐原生态的泉水煮活鱼便大功告成。
已经完全进入峡谷内部,中国移动的信号瞬间为零,气温也有5度左右的下降。谷底的溪流源自大梁河以及两侧悬壁上的暗流,说实话,这里的水质要比同属武定县辖区的水城河(云龙水库源头之一)来得清澈,这或许是一种心理暗示,首先是见不到游客大军的侵扰,其次是水中见不到那揪心的白色泡沫。而从谷底的原始状态来看,也堪比10年前我去过的镇沅县千家寨景区(该地有一棵据称树龄超过2700年的古茶树王),同样是一条溪流贯穿整个河谷,两岸遍布苔藓和藤蔓植物,还有巨大的圆木横亘在水面上,一切都彰显得原始而随意。
进入己衣大裂谷已经约1公里,谷底的道路越加难以琢磨,于是我们选择从一旁的水渠绕行。水渠全名叫红旗大沟,修建于1966年,大沟在悬崖绝壁上穿过,共有10个人工开凿的山洞,山洞短则几十米,长则上千米。
第一个洞口仅约一米高,我一边提着摄影包,一边将身体弯成90度。我吃力地行进约20米后,最终来到了洞口,本想可以踏上阳光坦途,但放直了视线,迎接我的是第二洞,与我同行的李老师早已穿越得不见踪影。二号洞稍高于一号洞,距离也较一号洞短,洞内有暗流通过,遍布泥沙,我半蹲着前行,不久后再次穿越。
在二号洞与三号洞的连接处是一片美丽风景。右边是谷底纵横流淌的溪流,左边是一条从山上流下的瀑布。此时,李老师出现了,他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大概是问我还要不要继续从洞内穿越。得到我的肯定后,他无奈地吸了口气,再次消失在洞内。大约5分钟后我跟上了李老师的脚步。三号洞比起前两个洞来说更加狭窄,几乎是跪着前行,有时甚至要匍匐前进。随着距离推进,洞内也越来越狭窄,这种幽闭的感觉让我回想起昭通永善县的那次探洞经历:我在一个水洞中走错了洞口,大部队早已远去,我独自匍匐在水里前行,洞口越来越窄,直到夹住我的肩膀,一位当地村民回来找我,最终才救了我的命。
我不想再做一些无谓的冒险,于是告诉前面的李老师从三号洞原路返回。我们四脚四手地退出了三号洞,选择从洞外的峭壁上绕行,这些路段时而是杂草掩映的牲口小道,时而是挂在悬崖上的一个屋檐,必须双手紧紧抓着屋檐慢慢移动。最终我们绕过了三号洞。从下方仰视三号洞,洞口有一个巨大的五角星,下面一排字依稀可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落款时间是1967年,时光仿佛将人带回到了那个“打了鸡血”的年代。
离开三号洞后,我们离谷底越来越远,此后的道路基本是沿着裂谷的上方行进。向谷底望去,遍布凌厉的礁石以及飞泻的瀑布;裂谷的上方也时而经历着狭窄的绝壁,这些绝壁是凸出的屋檐,人要从它下方仅一米多宽的小道穿过,一旁则是高差约有400多米的万丈悬崖。这些五尺小道就沿着峭壁排列,走着走着就被一道木门阻断,我对这道木门的设置匪夷所思,一旁的李老师说,这是当地村民一种独特的放养方式,他们将羊赶到小门以内的区域,然后关门回家,该干吗干吗去,到了傍晚打开木门,又将牲口领回来。
沿裂谷崖壁行走,有时也会绕道裂谷的顶端,来到一片开阔地带,这里点缀着巨大仙人掌,最高处矗立着突兀的巨石,是那种造型诡异呈现灰褐色的巨石。燕子呢喃地叫着,若要将它们想象成孤傲的雄鹰,那么这里就像极了南美洲的某个山地国家,例如秘鲁。
小贴士
己衣大裂谷距离武定县城122公里,多为柏油路,由于弯多,新手驾车仍需4个小时。
己衣大裂谷长约20公里,最宽处200米,最窄处仅6米,高差达到400米。穿越己衣大裂谷并非从谷底徒步就能一气贯通,有的路段需要进洞穿越,有的要攀爬峭壁悬崖,有的则要绕行山顶。
真正意义上的观光线路是指距离己衣镇政府约两公里的红军树和天生桥景区,该片区域铺设有约2公里的栈道。由于不是环线,游客须原路返回,来回连上拍照和休息的时间约3小时。
目前己衣大裂谷景区不收门票,该地正在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游客可住在己衣镇政府旁边的宾馆,这里已是附近最好的宾馆(尽管夜晚会有类似鼓风机转动的巨大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