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烟台旅游推“保姆式”服务 服务中心进驻景区
旅游,正从单纯的观光游,逐步向观光游与休闲游相结合的复合型转变,据统计,在烟台去年接待的游客当中,观光出游的游客占了近34%的比例,而休闲度假旅游实现
逆转,占比超过38%。从出游方式来看,自助游、自驾游的游客已经以绝对的优势超过了跟团游游客比重。面对这种新形势,旅游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咨询、交通、安全等相关服务设施的要求日益提高。
为此,烟台市旅游局昨天召开了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评审会,与相关部门及专业咨询公司探讨烟台旅游未来的服务体系建设,意在打造全方位“保姆式”旅游服务。
全省首个旅游设施规划出炉
经过专家组评审,烟台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正式通过评审,成为省内首例。“这将为省内其他地域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继续完善提供良好的参考。”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蒋卫东说。
按照规划内容,我市将建立一个全市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结合大旅游、大数据、大服务、大管理等综合功能,覆盖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旅游公共服务、旅游行业管理、旅游电子商务为一体,力争成为全国智慧旅游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其中,“烟台旅游手机APP”软件开发将成为亮点工程,打造集旅游景点认知、交通、住宿、美食、娱乐于一体,让游客可以享受“手机在手,游遍烟台”的服务。“今年11月份,拥有信息查询和服务预定功能的手机客户端已经正式上线。”市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吴涛表示,无论是安卓系统,还是苹果系统,都可以搜索“烟台旅游”下载APP,客户端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真正帮游客解决游前、游中、游后的信息问题。
服务中心将进驻重点景区
“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现在烟台的城市旅游设施以交通服务为主,咨询服务相对薄弱。”巅峰智业区域及城市规划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周玲介绍,目前烟台的旅游服务设施规模较小、功能相对单一、产权分工不明确,这与烟台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相称。
近年来,烟台旅游游客接待量逐年提升,成为全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拉动点。全市旅游系统加强在车站、商场、酒店等人流较大的重点旅游集散地开展旅游咨询服务,意在打造“十分钟旅游便民服务圈”。但在交通中转、慢道布局、自驾车营地发展等方面,仍待完善。
为此,我市将在各县市区分层次构建四级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它们都集中在交通枢纽、大型商业中心和游客集中的景区和景点,其中包括旅游大世界、旅游汽车站、烟台港客运站、朝阳街旅游咨询中心,新建城际铁路南站、养马岛商务旅游度假区、张裕卡斯特酒庄、烟台山景区、南山公园、狮子山风景区、朱雀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泰礴顶景区等旅游公共服务中心。这意味着,只要在重点景区点和集散地,游客就能随时随地获得旅游信息和相关服务。
旅游巴士串起20处热点目的地
从汽车站到火车站到振华商厦再到第一海水浴场,市区精品旅游景区点,能不能通过一辆公交线路轻松到达?根据最新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这个问题将在年底前得到解决。
昨天,记者在评审会上获悉,我市今年将开通首个城市旅游巴士,通过串联市区主要的景点、商业区、旅游交通集散点让游客更便捷、更直观地感受烟台旅游氛围。市公交集团方面透露,目前4台巴士车已经准备就绪,车型为天然气空调双层巴士,将于月底前正式上线运行。
其实在此之前,烟台旅游就已经在旅游公交上做了一系列尝试。2014年以来,市公交公司开通了2条城市旅游巴士线路,游1路和游2路。游1路是从火车站到昆嵛山,游2路是从宫家岛到国露寺。此次上线的城市旅游巴士与“游1”、“游2”不同,其全程串联起20个站点,全部为景点、商业区或者旅游集散点,最大限度地推广烟台旅游产品。整个线路全程21.5公里,运行时间8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