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闽南赵家堡:探秘最后的大宋王城
在福建省漳浦县偏僻的山区里,隐匿着一座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城堡。据说,那是赵宋皇族后裔流落闽南后建造的“微缩版”都城。令人更为惊喜的是,古堡里至今还保留着皇家内府当年不为人知的风俗习惯……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皇族,但可以有永远的赵家堡。
发现赵家堡:
700年前流落异乡的皇族
1982年,当时福建省漳州市正着手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专家组在巡查漳浦县湖西畲族乡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被当地人称为赵家堡的古城。那里不仅保存有结构完好的城池,而且城内的生活及防御功能齐全,协调而古朴的建筑风格在闽南当地十分少见。
这个发现让专家学者们惊叹,经过全面鉴定,确定出赵家堡的建造年代应该不晚于明代后期。这之后,一系列谜团开始相继出现:城堡中生活的居民大多姓赵,自称来自一个同姓同源的大家族,但是,赵家堡的所在地原来是一个畲族乡,而畲族的姓氏里并没有赵姓,那么,一个汉姓家族何以会扎根在畲族人聚居的闽南地区呢?
逃亡到此的“皇族后裔”
经过多种分析和史料证明,最后揭开的谜底竟然是:这里的村民是700年前流落异乡的皇族后裔。据当地居民介绍,赵家堡里留存着一本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赵氏家谱》。笔者翻开家谱,看见题名写的是:“汴京国族——赵氏家谱”。
历史上的汴京,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曾经作为宋朝的国都。这本家谱的序言作者的署名是:宋魏王十一世孙赵若和。根据史料记载,宋朝历史上确有赵若和其人,封号是闽冲郡王,祖上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魏王赵匡美。那么,闽冲郡王赵若和的名字为什么会出现在赵家堡呢?
最后的大宋王城
赵氏家谱上是这样记载的:公元1291年初,20万宋军遭元军南北夹攻,丞相陆秀夫担心皇帝被俘受辱,背着当时年仅9岁的少帝赵昺投海殉国。而在南宋灭亡之际,闽冲郡王赵若和驾船冲出重围,几经周折来到漳州,并从此隐居下来。族谱中,甚至还清楚地记录了赵若和的逃亡路线:“不期年元兵且至,连日大战,吾知势已败,与许达甫、黄侍臣等以十六舟夺港而出……予冒至浯屿之东,船亦失其杠具,就于浦西登岸,后徙鸿儒积美居焉……”
为了躲避元兵的追杀,赵若和及其族人被迫隐姓埋名、流落异乡,这一躲就是百年之久。直到元朝泯灭,明王朝崛起,隐姓埋名的赵氏后人才得以恢复原姓。而促成此事的,竟然是一件著名的通婚案件,史称“黄氏同姓通婚案”。
赵家堡的建筑仿照汴京而建
资料记载,当时有个叫黄惠官的村民被告发与同姓通婚,按大明律例,同姓通婚有悖伦理,将被处以重刑。黄惠官的哥哥黄文官思索再三,最终将藏匿几代的《赵氏家谱》呈上公堂,证明他们其实是宋朝皇族传承的赵姓人。最终,朱元璋为保留赵家血脉,御笔一挥,不仅死罪全灭,还恩准了赵氏后人恢复原姓。
这个案子在当时引起社会上不小的轰动,一个灭国皇族竟然悄无声息地跨越了元朝,又存在于大明王朝之中。自此,赵氏后人终于可以像正常家族一样繁衍生息,为后来赵家堡的建造打下了基础。
据《赵氏家谱》记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赵若和的第八世孙赵淑宽善于理财,为教授其子赵范请来名师。而后赵范于隆庆五年以二甲进士及第,先后任无为州知州、磁州知州、吏部员外郎、贵州青吏司郎中、浙江按察使司副使等官职,漳浦赵氏家族从此开始中兴。
东南“小汴京”
抗倭据点“完璧楼”
故乡是每一个游子的梦,赵氏子孙当然也不例外。尽管远在东南沿海,但赵氏子孙依旧思念曾经的故乡:汴京。所以,即使在最后聚居地赵家堡,他们也依照汴京的模样,建造起来一幢又一幢建筑,将乡愁寄托其中。
宋代地图记载,北宋都城汴京的中轴线两边,曾经有两个大湖,一清一浊,清的一边是杨家将的府第,浊的一边是潘仁美的府第,被称为潘杨二湖。而赵家堡在修建中,也参照潘杨二湖,建造出了两座荷花池。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向世人呈现了北宋故都汴京的繁华风采,画中的拱形州桥是当时城中的一大胜景——而在赵家堡的建造中,赵家子孙同样在莲花池中架设了一座拱形州桥,取名为“汴派桥”,就像是拱形州桥的翻版。
漳浦,东南沿海小城
在个体建筑的设置上,赵家堡也明显仿照汴京。府第西侧的佛庙旁建造的聚宝塔高5.95米,正好是汴京西侧宋铁塔现高的十分之一。赵家堡府第门前竖立着5组夹杆石,象征着古代家族崇高的地位,同时赵家堡府第的规格也跟其他府第不同,正厅飞檐上竟然还雕有云龙彩凤——封建时代龙与凤只有皇家才可以合在一起使用,而在赵家堡的建筑中竟然同时出现了龙和凤的装饰,可见历朝历代统治者对这群皇族后裔的宽容。
东南小汴京
赵家堡中最为著名的建筑,叫做“完璧楼”。完璧楼的名字比较高雅,是赵氏后人根据“完璧归赵”的典故来命名的。但是,在功能性上,完璧楼却不仅仅是一般建筑那么简单——它是一座军事堡垒,具有极强的防御能力。
据当地人说:修建完璧楼的时间是明朝,当时倭寇横行,赵氏族人聚居地屡遭侵扰,便建起这座堡垒,抗击倭寇。从史料上来看,完璧楼是赵家堡抗击倭寇的重要“功臣”,尤其在明崇祯初年,近1000名倭寇从海上登陆入侵到赵家堡,赵范、赵义父子率百姓据城坚守,将鲜肉、蔬菜等置于城楼炫耀,并从完璧楼地道暗中获得粮食支援,同时派人前往漳州府求援。倭寇久攻十日不下,军心涣散,适逢漳州府官兵抵达,赵氏父子遂大开城门,率领百姓与官军联手大败倭寇。
这里居住着赵氏一族
时至今日,完璧楼的东门还留有火烧的痕迹,据说就是倭寇围城时纵火焚烧留下的。笔者经过探访发现,这座古堡的建筑技术相当高超:楼平面呈正方形,楼体四壁均开有外小内大的楔形窗口,可以观察敌情或者向外投射标枪弓箭,楼中间的天井边,有一个平时用来排水的暗道,战乱时可通过暗道潜出城外。二楼设有一间密室,可供楼堡的主人贮藏重要物品或者进行秘密活动;三楼是没有隔墙的大通间,供家族中的男壮丁晚上站岗以应对突发事件;主体堡垒的前端建有平行相对的五栋二层小楼,使完璧楼成为了一个多重封闭的安全空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