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距离近了心却远了 农村“快餐式”拜年的尴尬
新华网山东频道2月3日电(记者陈灏)“拜年更方便了,但坐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了。距离近了,心却远了。”大年初三,刚从亲戚家拜年回来的陈航如是对记者说。
陈航家住在大别山脚下的湖北省黄冈市山区。以前,这里交通不方便,出门主要靠步行。“小时候,去住得远一点的亲戚家拜年,经常要走一上午,在亲戚家吃一顿午饭,下午再回来。”陈航说,那时候,两家人经常能聚在一起拉家常,表兄弟们也有时间在一起玩,亲情味道很浓。
近几年,陈航所在的乡镇通村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化,跑运输的车辆多了,乡亲们买私家车的也有不少,日子明显也比以前好过了。去亲戚家拜年,不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路上。但这些便利,带来的改变却是拜年变成了“快餐”。“去了这一家,坐上一小会,就要去另一家了。”陈航说,“以前那样的促膝长谈现在几乎没有了,甚至很多亲戚家的孩子我都不认识了,总感觉很多亲戚没以前亲了。”
在记者身边,同样的情况也存在。2日上午,记者在父亲的带领下,前往奶奶的娘家给几位表叔拜年。以前需要步行一个小时的路,现在骑摩托车只花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尽管这样相聚的机会每年只有这一次,但从记者出门到回到家中,也仅仅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在每位亲戚家中,基本上是喝完一杯茶就转向另一家。
对于这种变化,山东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也深有感受。“现代社会交通和通信发达,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缩短了,但深层次的交流明显在减少。”涂可国认为,给亲朋好友拜年,本来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良好机会。但随着社会节奏在加快,过年的时间被压缩,拜年也不得不陷入“赶场子”的状态,许多时候甚至流于形式,这在农村体现得尤为明显。他说:“不得不说,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