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调查称九成大学生不愿和父母同游
原标题:调查称九成大学生不愿和父母同游费用由父母支付
制图陶刚
电视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中,5对萌宝酷爸的旅行令观众羡慕不已,成了不少大学生每周必看的节目。近日,记者在汉口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等5所高校中做了一项题为“你想和谁一起旅游,盘缠从何而来?”的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200名大学生中,七成表示最想和好友或伴侣一起,两成大学生希望自己一个人游玩,而愿意和父母同游的大学生仅占一成。关于盘缠,七成大学生是由父母付,仅三成学生靠自己兼职赚取旅游费用。大多数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陪父母出游呢?
与父母同游后大呼郁闷
大学生渴望成为旅游的主人
提起这个国庆节和父母一起去旅游的经历,汉口学院文法学院大三女生小田表示很无奈。小田是湖北枣阳人,国庆期间不太想回家,便让父母到武汉来玩。这也是她和父母首次一同旅游。
“没玩之前很期待,玩过了之后就很郁闷。”小田和父母去了她一直向往的欢乐谷,却发现她想玩的刺激项目父母都不敢玩。比如过山车,小田期待已久,但父母却说害怕不敢玩,而且因为周围都是年轻人,他们玩得很不自在。最后三人就玩了旋转木马类的项目。因各自觉得无趣,一家人不到中午就出了游乐园。
“他们还不太会拍照,我们也没什么共同话题可聊。”小田说,出游的同伴很重要,和父母在一起玩得太不尽兴了。小田表示,再也不想和父母一起旅游。
在接受调查的200名大学生中,八成以上表示曾有过和父母同游的经历,但觉得父母在旁边不自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男生陈友谊喜欢自由,他十分向往“一个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他看来,不管和父母还是好友,都不及这种浪漫的自助游,“自己安排旅游时间和路线,真正成为旅游的主人。”
与父母聚少离多
“留守儿童”渴望亲子同游
“还是很想和父母一起旅游的。”汉口学院大二女生李孟是荆州石首人,爸爸在家务农,妈妈外出打工,过年才回家一次。她的印象中,爸爸是大一时送她上学才来了一次武汉,当时匆匆就回家了,一家人也没有正式地出去旅行过。
“大一时常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为了省钱通常都会去东湖磨山、森林公园等一些收费较低的景点。”李孟说,平时零用钱省着点就行,像欢乐谷等门票贵的地方她都还没舍得去。然而每次和朋友们玩得开心时,李孟总会想到父母,想到他们从没好好地旅行过就会觉得心酸。
大二了,李孟周末一直在四处做兼职,她希望能够用自己挣的钱带爸妈游武汉。而这些,她从未跟爸妈提起过,“我想等到寒假给他们一个惊喜。”李孟开心地表示。
“从小爸妈就在外打工,见面机会很少,父母都很不容易,我一直很愧疚。”湖北工业大学大一男生周帝松说,如果有机会,他愿意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不管哪里都可以,只要一家人聚在一起。
游山玩水多由父母付钱
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调查显示,七成大学生出去旅游都是由父母来付钱。武汉纺织大学大三女生黄倩是个十足的驴友,每月生活费1200元钱,除去吃饭及其他开销,剩下的都用在了旅游上。大学三年来她和朋友结伴已去了十几个省市。
“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比较宽裕,自己再节省点,旅游的费用也就出来了。”黄倩说,和父母出去玩过,但很少。对此她并不愧疚,“每次出游都会给他们买礼物,他们也很开心。”
黄倩的父母对于女儿出游非常支持,黄父表示这是开阔女儿视野的重要方式,也可以锻炼她的独立性。只要女儿不是单独出门,他们都会在经济上支持。而他们自己因为平常工作忙无暇旅游,加之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休假出游也都会和自己的朋友同行。
汉口学院大二女生张静云却不愿花父母的钱,如果只是在周围游玩,花得少,便节约吃穿省钱旅游;如果是距离远时间长的旅游,就会自己做些兼职,尽量用自己的钱。
不愿和父母出游
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
九成大学生不愿和父母出游,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咨询的贾洪武说,这个调查结果很正常,是人类正常发展的心理过程。
贾洪武介绍,孩子在十二三岁以前,和父母属于粘连关系,不愿离开父母,父母去哪儿他们就去哪。
十四五岁之后,子女开始发展朋辈关系,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此时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性便开始挣脱父母。大学是这个时期的高峰期,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更愿意和朋友出行。
到大学毕业组建家庭后,子女们又会再次返回接近父母,此时他们的独立愿望和事实都已经完成了,不需要再向父母证明自己的独立性,反而想和父母一起出游。
“‘九成’这个数字并不说明亲子关系的不好,父母也不要为此伤心。”贾洪武说,年轻时子女出游更多关心自己玩得开不开心,三四十岁之后则会更多考虑父母的体能和愿望。因为年轻时他们在父母面前是弱势群体,不会去主动照顾父母的感受,中年之后,父母在他们面前反而变成弱势群体了。
他建议,此时的父母不要对子女抱有过多期待,应放手让子女按照各自的想法去做,也不要因此埋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