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梁山、东平两个“水浒游” 抱团会更牛
文/片本报记者乔显佳
5日,记者在山东两个“水浒游”的“重县”———梁山县和东平县看到,借着新版《水浒传》在卫视频道的热播,两县“水浒游”异常火爆。相关景区面对纷至沓来的全国各地观众,赚得盆满钵满。
记者5日11时许在新版《水浒传》拍摄地东平影视城门外看到,等待买票的游客排起上百米长队。在高耸的“东平古镇”门楼上,悬挂着“86集新《水浒传》拍摄地———东平水浒影视城欢迎您”横幅。影视城内更是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
不久前建成的东平“罗贯中纪念馆”目前免费开放,也迎来大批的游客。在展示“三国”和“水浒”两部文学名著文化的两侧展厅,游人络绎不绝。
据东平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陈淑峰介绍,2008年,东平只有腊山国家森林公园一个景点,此后伴随新版《水浒传》拍摄,景点数量迅速增至十几处,如六工山水浒大寨、聚义岛等,成为游客的新宠。“十一”期间,各景点均出现游客盈门的场面。其中东平水浒影视城10月1日门票收入达到54万元,2日增至60余万元。
而在水浒文化的发祥地梁山,5日也迎来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梁山上下游人如织,景区门口旅游商品阵势庞大。来自河南鹤壁市的王甫生,不顾六十岁的高龄,与当地20余自行车爱好者一起,骑行两天到梁山。王甫生说,他从小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经典名著相伴长大,对“水泊梁山”憧憬已久。新版《水浒传》播出后,他再也按捺不住,决定来“水泊梁山”看一看。
梁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工会主席闫淑香告诉记者,“十一”前五天,景区日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一至两倍,3日更是实现了300%的增长。
古县忙着补欠账
尽管游客盈门令人欣喜,但一些问题也因此凸显出来。首当其冲的是住不下,有的游客本想体验一把县城的魅力,没有寻到房间只好悻悻离去。此外,景区尚缺少吸引游客的休闲体验项目。
目前,梁山景区外面正在建设一处四星级标准的酒店,建成后将改变县城没有高标准酒店的现状,也让一些高端客人“留下来”成为可能。该县还计划将景区外的一条仿古街改为步行街,在景区北侧另辟出入口。
“东平旅游产品的一个难解之处就是费用较高,在湖上旅游休闲的成本相当大。”陈淑峰说,湖上的船只多属私人所有,烧油量大成本高。游客若包小船需要四五百元,大船则上千。东平县设想通过购置类似“班车”一样的“班船”,在各景点中往来输送游客,此举将降低成本,但购船费用高昂,目前财力还做不到。
目前,东平湖周围的环湖路无法贯通,保持通畅的约1/3。这让游客参观对岸影视拍摄地———六工山水浒大寨的愿望面临落空。
为补“欠账”,东平县想出了让各部门都承担建设项目的办法。譬如新落成的罗贯中纪念堂就是由宣传部支持建成的。这些工作使得城市面貌有了较明显改变,旅游资源优势正在迅速变成经济优势。“十一”期间,东平、梁山两县很多部门放弃休假,工作重心就是接待好“水浒游”客人。
“水浒游”与其单干不如抱团
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说,“水浒游”在“十一”出现高潮,以及“运河游”、“农业生态游”受青睐,说明山东西部旅游的崛起已经踏上快车道。《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品,借名著打造“水浒游”,应注重满足游人的体验、休闲、参与需要,但目前无论是梁山、东平,还是郓城、阳谷、高唐、泰安,在“水浒游”休闲开发方面远远不够。
陈国忠建议设计诸如“寻找水浒故地”、“读水浒游山东”、“跟着武松去打虎,随着好汉上梁山”体验项目,让游客从中体会古典名著的魅力,理解水浒文化的深厚内涵。
《山东省水浒旅游规划》之前已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并实施。陈国忠建议,与水浒有关的各市县应整合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把古典名著按照现代人的旅游需求重新包装,打造出旅游精品。目前亟需将各地交通、管理、标识以及配套设施进行对接。
梁山景区门外水浒游商品销售火爆。乔显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