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烟台市弘扬传承多彩“非遗”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烟台讯 烟台市已公布6批共计1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38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烟台剪纸还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措并举,以多彩“非遗”助力脱贫攻坚。
强化“非遗”扶智,年内组织市县“非遗”保护中心、乡镇文化站和“非遗”传习所四级主体联动,开设烟台剪纸、海阳大秧歌、棒槌花边、胶东花饽饽、莱州草辫等“非遗”大讲堂2000多场次,加强对贫困人群的“非遗”脱贫技能培训。
同时,注重培养“非遗”脱贫带头人。全市引导成立了传统民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等“非遗”项目协会和合作社60余家,发挥项目带头人的作用,吸纳1500多人就业,协力解决了10余个贫困村的脱贫工作。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胶东花饽饽习俗”传承人孟昭泰被文化和旅游部表彰为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海阳大秧歌是烟台14项国家级非遗之一,今年,把握文旅融合契机,海阳大秧歌也成为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当地732个自然村,80%以上村有秧歌队,颇具规模的表演社团就有10余个,常年参加节庆演出。这些表演团队中不乏贫困群体的身影,他们在传习和表演海阳大秧歌中,实现了精神和生活的双重“脱贫”。记者 刘英 通讯员 宋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