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描绘国际旅游岛建设新蓝图
改革“引擎”持续发力,全域旅游打造“处处是景”,问题导向呵护“最大本钱”,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好最美的地方之一……23日,海南省政府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进展和新动向。
锐意改革擦亮特区招牌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缩小海南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归根到底还是要擦亮最大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持续向改革要动力。
“海南‘多规合一’改革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重大进展。”海南省政府秘书长陆志远在发布会上透露。
2015年6月,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将海南列为全国首个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省份。
陆志远说,目前海南已编制完成《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和各市县总体规划,各项配套改革同步推进,溢出效应明显,为全省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奠定了关键性基础。
试点以来,海南化解各类重叠用地问题,共消除规划重叠图斑72.1万块,面积达1587平方公里。
发力供给侧,改革见真章。2016年海南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果断出台房地产“两个暂停”调控政策,商品房库存去化期从45个月降到23个月。
与此同时,海南从三次产业全面发力结构调整,梳理出12个重点发展的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有效供给。2016年,12个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1.3%。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陆志远说,去年海南省减少66项审批事项,砍掉875项行政许可事项申报材料、68项证明材料,全省所有市县和乡镇已全部使用“一张审批网”。
全域旅游打造“处处是景”
3月份,海南省发布《海南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18年基本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
“海南将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规划,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景点都打造成精品,让海南处处是风景。”陆志远说。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2016年海南游客总人数已突破6000万人次,连续3年每年增加1000万人次。
海南省精心打造了海洋旅游、康养旅游、会展旅游、乡村旅游等十大精品旅游产品,积极推动开通多条国际航线,西沙定期邮轮旅游线路也全面开通。
离岛免税的政策效应也不断放大。自2011年4月离岛免税政策落地实施以来,购物限额提高、商品种类范围扩大。销售金额从23.61亿元提高到60.76亿元,年均增长27%。
自今年1月起,离岛免税政策更向铁路拓展,游客乘火车离岛也有了免税“特权”。
在旅游管理方面,海南推行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等有力措施,受到游客的赞赏。
“欺客宰客、缺斤短两、漫天要价、拒载乘客等现象明显减少了,随处可见巡逻的旅游警察,觉得很安全很放心。”在三亚过冬的候鸟老人周先生说出了广大游客的共同感受。
海南省旅游委主任孙颖表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全力提质升级,持续发挥旅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进入“国际旅游岛+”的时代。
问题导向呵护“最大本钱”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为保住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根基,海南省近年来坚持生态立省,科学发展,谋求绿色崛起。
陆志远介绍,海南以问题导向,对城乡环境、大气、土壤、岸线、水体等六大领域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
一系列数据让很多城市“艳羡”:主要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90.8%,全省城市(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海口市更是在全国74个考核城市中持续排名第一。
海南生态建设以“增绿”“护蓝”为重点。2016年,全省完成林业生态修复及恢复面积11.9万亩,“绿化宝岛大行动”完成造林15.1万亩,在西南沙岛礁累计植树达200多万株。
同时,为保护海南1823公里的“黄金海岸”和“海南蓝”,海南多次对海岸带保护与开发进行专项检查。陆志远说,海南对检查中发现的805宗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收回岸线土地8765亩。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不仅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要治理“城市病”。2015年以来,三亚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下一步“双修”将在全省铺开。
良法促善治。海南充分运用特区地方立法权,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近三年出台30多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以立法的形式严守不可逾越的生态高压线,最大限度巩固和扩大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为守住海南生态底线提供了“钢牙利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