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旅游局:未来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黄金期
近日,国家旅游局在北京首次召开“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座谈会”,会议明确提出,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在迎来一个大调整,未来20年到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从开放之初入境旅游的“一枝独秀”,到90年代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双轮驱动”,发展到如今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足鼎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全球最大的客源输出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35年来,中国旅游业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增长了数十倍、上百倍,旅游从单一的接待型事业发展成了大众化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大幅提升。统计数据显现,2014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直接贡献率达到8%、直接加间接贡献率超过12%,旅游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2014年我国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12%;旅游就业占社会就业总量的8.4%。全国有28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引擎,中国旅游业对全球国际旅游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三成,“中国游客”的购买力让世界惊讶、让全球刮目相看。旅游已成为软硬兼备、配合度高、覆盖面广、拉动力强的综合性实力。
那么,为什么说未来20年乃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黄金期?
首先,这是发展的必然阶段。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旅游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而我国目前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
二是宏观政策的推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群体都将大幅度持续增长。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将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居民人均年出游将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而到2050年我国人均GDP有望达到3万美元,80%以上人群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居民人均年出游将达到10次以上,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14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届时,旅游将真正成为一种跨地域、无国界、无障碍的社会化、普遍化消费行为。
旅游是综合产业,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发展旅游产业既可以扩大消费、拉动投资、拉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服务业比重,促进结构调整;还可以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农民减贫增收。因此,近期中央在宏观政策上一直因势利导,把旅游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把提升旅游消费作为六大消费工程之一,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还在研究制定有利于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文件。地方各级政府也都更加重视旅游业,采取了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旅游业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服务。
三是消费环境的改善。近年来,国家在公路、铁路、航空等方面的持续大量投入,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加之大量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正快速转向投入旅游业,这不仅为资本自身找到新商机,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及旅游产品线,增加了旅游消费的多样化选择;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快捷助推了大众化旅游消费的快速发展。
相信,在宏观政策引领下,在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下,在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撑下,中国旅游业正在迎来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新阶段,正在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新变化,正在迈向一个社会化、全球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产业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