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斧一凿总关情--记奉化根雕大师王全海
根雕作品《活佛现身》
人物名片:
王全海,宁波奉化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化根雕)代表性传承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人才,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2002年,荣获宁波市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十佳民间艺术家”称号;2004年,根雕作品《活佛现身》获全国根雕协会银奖、省花卉博览会金奖;2007年,根雕作品《聚八仙》获中国根艺石艺精品展金奖。2013年,根雕作品《龙女游人间》《称心如意》荣获首届中国民族民间木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全国银奖。2014年,根雕作品《海天佛门》荣获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国际铜奖。
祖孙三代的传承
王全海的祖辈父辈都擅长佛像雕刻、根雕手艺。1974年,18岁的王全海高中毕业,父亲对“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句老祖宗传下来的话深信不疑,于是王全海就跟着父亲学起了手艺。出师后,他跟着父亲踏遍奉化的山山水水和角角落落,主要从事七弯凉床的雕刻绘画工艺,很快,口碑在坊间传开了。他19岁的时候,就有江口一带的村民慕名前来拜师学艺,还带出了三四个徒弟。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全海在路上捡了一截树根带回家,父亲告诉他,可以把树根做成雕刻作品,“人工美是有缺陷的,自然美有着天然的纹路,才是天工之美”。没多久,父亲就把这截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令王全海思路顿开。
1979年,奉化木材公司需要一名家具设计人员,王全海以一幅《平湖秋月》的玻璃画和木雕弥勒作品敲开了公司的大门。后来到乡下木材公司当站长,考出了木材检验员的资格证书。这一切对他以后从事根雕工艺美术创作带来了很多好处。
1998年,王全海离开单位后开起了奉化第一家根雕工作室,正式走上了从事根雕的艺术之路。2010年,根雕工作室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奉化来世石材公司董事长田中照雄,他是奉化市第一位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的日本人。田中照雄要在日本建寺院,需要大量的工艺佛像,慕名找到王全海。当时宁波有三家单位和四川的一家公司都在竞争这笔业务,王全海以一幅木雕壁画设计图《五百罗汉过海观音图》一举中标。
王全海随后雇了5个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选木材、干燥木材到制作、上漆,直至最后将壁画成品运到日本天览山一灯佛子寺。这一段日子令王全海记忆深刻,壁画背景是用12块小木板拼起来的,因时间紧,木材没有完全干燥,导致其在制作过程中干缩,所以需要边做边修,再制作再改正,连雕像也改,有时候不得不加班加点,完工后,终于得到了田中照雄的首肯,并授予感谢状。
《五百罗汉过海观音图》高五米五,宽六米,采用高档楠木和樟木手工雕琢而成,刻画人物五十三尊,有仙山群阁、大海波涛,在壁画中各式人物与景观有机关联,浑然一体,整体气势磅礴。此后,王全海与佛子寺每年都有一些业务上的往来,友谊永续。
展现当地人文底蕴
奉化活跃着一批钟爱弥勒文化的民间人士和艺术工作者,弥勒文化有走书、农民画、竹根雕、文学作品等表现形式。2015年,“中国弥勒文化之乡”落户奉化。布袋和尚的传说在奉化家喻户晓,王全海从小就知道“大肚弥勒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民间传说。1979年起,王全海开始研究弥勒文化,把根雕艺术与弥勒文化结合起来,用斧凿雕出弥勒的万千姿态,弘扬奉化浓厚的人文底蕴。
根雕制作一般可分为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打坯、修官、粗磨、细磨,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在30多年的根雕艺术生涯中,王全海结合布袋和尚传说创作了近200件有关弥勒文化的根雕工艺美术作品,这些弥勒作品妙趣天成、立意深远,于无声处显神奇,具有丰富而清新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的作品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
王全海对根雕造像深有研究,认为不能死守传统木雕过分重细节雕刻的手法,主张就木料的肌理和色泽,不露匠痕,粗犷处一刀不凿,展示木料的自然风貌,精雕处细致入微,神态毕现。在王全海的根雕工作室,摆放着一座别出心裁的根雕作品,这是2014年他创作的根雕作品《海天佛门》,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国际铜奖。《海天佛门》是王全海创作的精品根雕之一,由黄花梨沉香木根做原料,以鹰鹤凤飞舞、真善美之都、朽木能结香等为主题,构思巧妙新颖,制作精细。
不少人通过网络知道了王全海的根雕作品,他们有的来自国内的其他城市,想收藏他的作品,交流奉化弥勒文化,还有来自韩国、日本以及欧洲的友人,他们来到王全海工作室,走近王全海的根雕,感受千姿百态的弥勒形象。
心中的奥运情结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得冠,王全海激动得睡不着觉。对着一截树根突发奇想,何不将奥运冠军刘翔110米跨栏的夺冠瞬间作为创作题材?王全海关进屋里经过三天的冥思苦想,结合自己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理解,创作出名为“历史性突破”的根雕作品,获得2004年首届浙江根石艺术博览会银奖。同年,他加入了中国根艺美术学会。
王全海热爱体育,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北京奥运会前夕,他在深山老林找到了一个造型奇特的大树根,直觉这正是自己想要找的造型。经过琢磨后,他创作的这件根雕作品的造型酷似奥运吉祥物福娃,又与奥运会会徽的“京”字十分相像,整件作品线型流畅优美,神态雕刻细腻逼真,王全海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迎奥运”,以展现运动员们为国争光的风貌和精神。
奉化山多林密,千奇百怪的树根、竹根应有尽有。这些特有的资源为根雕艺术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文献乏载,奉化根雕艺术到底源于何时已不可确知,但据民间口传,该艺术形式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奉化根雕艺术蓬勃发展,并逐渐走向市场。其时,出现了一批从事根雕创作的能手和不少有影响的作品。
王全海认为,在创作根雕作品时,选材是制作的第一步。根雕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以及硕大的毛竹篰头都是根雕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被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质地之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雕的佳材。
有了材料之后,根据树根的枝、须、窟窿、节疤、树纹和色泽等不同自然形态,通过大胆想象,运用夸张手法,经过构思并取舍后,再进行艺术创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情趣逐步走向艺术化、个性化的今天,根雕作品以其独一无二、不可仿造的特殊性以及古朴典雅、奇崛遒劲的自然美,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宁波晚报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