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日益受青睐 深度解析烟台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原标题:乡村旅游日益受青睐 深度解析烟台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记者 刘妙 通讯员 黄艳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乡村旅游正蓬勃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乡村旅游对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文明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烟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经称为休闲旅游核心产品之一,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本文旨在对烟台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实际出发,探索烟台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与对策的可行性建议。

烟台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与现状

烟台市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上世纪90年代,历经20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经由农(渔)民自主自发1.0时代,进入抱团儿发展和资本化背景下的公司化运营2.0、3.0时代,逐步走向乡村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4.0的新时代。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70万人次,综合收入130亿元,分别相当于全市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总收入的30%和19%。

烟台乡村旅游从旅游资源、经营模式上,可大致分为渔(农)家乐模式、采摘体验模式、森林公园模式、休闲度假模式、民俗风情模式及古村落模式。近几年,我市已经着手推进观光体验型乡村旅游向乡村旅游度假区转型发展。

一是依托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区。龙口南山度假区统筹了近30个村,形成了“南山七日”经典休闲度假产品,乡村旅游实现了从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变。养马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包括8个村,整合海岛、温泉、森林氧吧、海鲜美食、渔家乐等休闲资源,打造国民休闲度假岛。

二是依托森林公园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区。以森林公园为中心,整合周围乡村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森林人家”特色农家乐,开展登山、赏花、采摘、拓展等主题活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乡村休闲度假体验。目前已有莱山区朱雀山生态旅游度假区(2村)、蓬莱市女王山森林公园度假区(10村)、蓬莱市北辰山旅游度假区(2村)、蓬莱市丘山山谷国际旅游度假区(30村)、福山区塔顶森林公园度假区(8村),5处初具规模的“养生山林”乡村休闲度假区。

三是依托采摘园的乡村休闲度假区。以乡村绿道串联集中连片的果园,围绕采摘游推出赏花游、民俗游、美食游等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完善农家乐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设施,统一品牌、统一营销。海阳市红樱桃民俗旅游区整合了九岭夼等5个村庄的近3000亩大、小樱桃种植园,开发了夜宿九岭山庄、观“神仙崖”瀑布、自摘樱桃和认养樱桃等特色项目,“自然游、生态游、民俗游、农家游”的特色显著,2015年接待游客12.65万人次,收入335万元。

此外,福山区张格庄镇大樱桃休闲度假区、莱阳市照旺庄镇梨乡休闲度假区等“田园休闲”乡村休闲度假区也正在积极打造中。

烟台乡村旅游的资源、区位、政策优势

1.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烟台有丰富的自然、物产资源。烟台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农业、渔业资源丰富,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和海洋渔业产地。有烟台苹果、莱阳梨、福山大樱桃等特色水果,也有海参、鲍鱼、梭子蟹等优质海产品。水果采摘、海上观光垂钓、渔家风情等乡村游深受游客喜爱,引发全市乡村旅游的热潮。烟台历史悠久,胶东泥彩塑、剪纸、绒绣的民间工艺保存尚好,共有海阳大秧歌、胶东大鼓的13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烟台拥有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近年来,随着烟大轮渡正式通航、新机场投入使用、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通车等,烟台逐步建立起立体交通新格局。烟台港与世界近百国家与地区通航,烟大铁路轮渡直达辽东半岛;烟台机场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与国内外近40个城市通航。此外,私家车数量增加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也为人们乡村旅游提供了便利。

3.休假制度逐步完善。

全年公民平均休假时间可达12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4%。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外出旅游,这都为烟台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机会。随着城市日益拥堵、生活节奏加快,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这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4.烟台市旅游局为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印发并实施《烟台市乡村旅游规划》,对乡村旅游进行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围绕农(渔)家乐规范管理,制定了《烟台市农家乐管理办法》,将于近期以市政府名义印发。

烟台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烟台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出一些矛盾与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或完善,以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

1.从硬件基础设施分析

烟台乡村旅游部分景区地处偏远,村与村、景点与干线公路、景点或村寨内部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有限;景区停车位少;路牌指示不明确等交通制约因素,以及餐饮、住宿、厕所、娱乐等配套设施简陋、数量少、卫生监管不严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

2.从客观环境分析

烟台地区农作物及海洋渔业均受气候影响,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周期较短,游客只有在特定时间才能欣赏或品尝到花、果。如朱雀山槐花节、福山大樱桃采摘、昆嵛山蓝莓采摘等,季节性特征很明显。因此导致乡村旅游旺季客流量大,超过景区接待能力,淡季客流量小,又造成设施闲置和人员下岗。

3.从内部环境分析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管理能力欠缺,服务意识淡薄,经营项目单一,缺乏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深层挖掘。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进而导致人员引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旅游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烟台乡村旅游发展的外部机遇分析

1.旅游业产业地位提升,城镇化速度加快

旅游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产业,得到政府的逐步重视。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首次对旅游工作细化提及,并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随着经济的发展,烟台市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截至2015年底,城镇人口为423.3万人,占烟台地区常住人口的60%。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加。同时,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将内心诉求回归乡村,渴望亲近自然、享受悠闲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也逐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府主管部门重视,各项政策扶持

近年来,市旅游局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措施,对烟台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目前,烟台地区共打造省级强乡镇36个,省级旅游特色村98个。并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旅游专业合作社46家,鼓励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公司,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经营模式。

同时,市旅游局注重与时俱进,加强推陈出新,策划开展温泉健康养生游、民俗体验游、科普实践游等多种乡村旅游活动,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丰富我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适应旅游市场发展新形势。

另外,旅游局以人为本,多渠道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并投入配套资金在全市启动乡村旅游经营户“改厕改厨”为主要内容的“双改”工程,乡村旅游的内外部基本条件都得到显著提高。

烟台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探索与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关联系数大,地位和意义在全国旅游发展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这是乡村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决定的。乡村旅游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参与。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几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产业融合

近年来,烟台乡村旅游逐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但各产业融合欠缺。政府部门应引导旅游、农业、水利、渔业、林业等各部门加强协调,建立起部门合力、市县一体的乡村旅游工作推进机制。

2.自然资源、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发展

乡村旅游是在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向往田园风光、体验田园生活等精神需要基础上兴起的,它应当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互交融、内涵深厚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不能只停留在满足游客物质需求的观光采摘表象下。要深度挖掘传统乡村民俗文化内涵,深化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使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3.细化市场,创新产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要降低旅游项目的普遍性。细化市场,结合景区自身特色,开发出分别适宜淡旺季进行的旅游项目,推出不同的乡村旅游热点。在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主题需求下,注重特色、创立品牌。

4.培训与建设并重,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烟台乡村旅游发展应继续坚持边建设、边培训的策略。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时,要建立乡村旅游人才引进机制,设立奖励政策及补贴,吸引旅游专业人才加入乡村旅游的发展。

5.支持公务接待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中小型会议、公务接待、集体活动安排在服务规范的渔(农)家乐、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乡村旅游单位。鼓励幼儿园、中小学、高等学校与农(渔)家乐、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联建教育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农事体验场所和运动拓展场地等,有效提升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与重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