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旅游市场“零负团费”屡禁不止 消费者无奈被坑
被拉进各种购物店“消费”,稀里糊涂被“请功德”,海南籍户口不可报名……国庆旅游旺季到来之际,记者以游客身份报名参团,遭遇种种乱象。记者调查发现,“零负团费”现象依旧普遍,旅游市场整治需要“回头看”。
“导游赌的就是外地人”
记者走访海口市多家旅行社发现,岛内游线路众多、产品丰富。以“三天两晚岛内游”为例,档次从“豪华团”到“三星纯玩团”名目繁多,价格基本在350元至880元之间。
记者报了海南航旅旅行社的“贵宾团”。发团后,记者发现,游客全都来自外地。更为蹊跷的是,报团价格从350元到580元不等,但大家的合同上却都一致写着880元。
合同与实际付款不一致,有何“门道”?对此,海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王健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海南旅行社接团并没有所谓的政府指导价。880元是行业最低成本参考价,相当于行业调控的价格底线,低于这个价格是典型“零负团费”。
“所谓‘零负团费’,就是旅行社在组织团队游时,以成本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收客。”王健生说,但这是坑,旅行社得通过各种方式来“填坑”。
记者粗略计算此次行程成本:门票总费用约340元,交通200元,住宿及伙食350元,每位游客最低成本接近900元,远高于人均约400元的团费。
“钱不够,饭里扣”。最直观的伙食方面,按照标准正餐十人一桌,十菜一汤,但十道菜中仅一两个荤菜,不仅量少,米饭还是“夹生”的。而住宿方面,并没有入住合同里承诺的四星级酒店,而是被临时安排到其他酒店,热水都没有。
记者随后采访多家旅行社发现,这个团的现象并非个例。而在淡季游客人数很少时,价格还能更低。
“至于只接外地团,因为导游赌的就是外地人。”一位当地旅游从业者说。
海岛游变“购物游”
“零负团费”之所以被指为“坑”,是因为旅行社压根不会干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超低价格必然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下降,同时迫使导游通过安排购物、自费项目等活动获取回扣。
在记者参与的三天两夜行程中,导游小林为填满“零负团费”导致的“债坑”,全程极力做三件事:
推介其他付费项目。如小林向游客推介观看和体验万宁兴隆红人(人妖)表演和“豪华游艇夜游三亚湾”,旅行团收费标准分别为200元和165元,比自己买票要贵一些。
引导游客做“功德”。行程第二天,在前往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的途中,小林非常“细心”地向游客介绍了南山金玉观音阁,并称所有游客“都要做一个‘功德’”,价格有30元和68元两种。到达南山后,景区内部导游也劝说游客“做功德”。
拉客进店购物。记者随团发现,合同行程单上并未写有购物店,但小林每天都会带团进入一个购物店。这些购物店虽位于城郊偏僻处,生意却红火。店外停车场上停满了旅游大巴。
投诉时有发生
旅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然而,记者从海南旅游投诉服务中心了解到,旅游法实施两年来,有关“零负团费”的游客投诉时有发生。今年1月份来琼旅游的颜先生,被导游带到一家水晶店购买了18万元的水晶饰品,后经质检部门鉴定实物与价值不符。去年4月份,湖南游客栗女士参加海南4天3晚游,导游擅自增加4个自费旅游项目,且态度极其恶劣。
不仅海南如此,全国关于“零负团费”的曝光也屡见不鲜。
近年来,海南多次进行旅游乱象整治。“旅游管理部门来检查的时候我们的价格就高一点,没有检查的时候就低很多。”海南某旅行社一名工作人员说。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李小山表示:“治理‘零负团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建议游客线上线下结合,在相对成熟的OTA(在线旅游代理商)企业线上报名,等旅游结束感觉不错再确认支付费用。”
国家开放大学(海南)国际旅游学院执行院长杨哲昆表示,“运动式”的打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理“零负团费”顽疾,必须结合旅游市场规律,一方面对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和导游给予扶持,另一方面对违反旅游法的行为坚决严惩。同时,要提醒消费者报团时一定要理性,切勿贪图低价,落入“零负团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