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知道吗,这些老建筑里烙印着烟台的根与魂
如果城市是有生命的,那么老建筑就是它的记忆。在烟台,所城里与朝阳街,就是烟台的“城市记忆”。所城里拥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卫所城池之一,烟台的根发源于此;清末明初的朝阳街近代建筑群,一石一窗都记录着近代烟台开埠后形成的领事馆区和商埠区。
“不知道所城里和朝阳街,就不是烟台人,不了解所城里和朝阳街的历史,就只能算是半个烟台人。”品味老烟台,不妨从这些老建筑开始。
信步所城里闹市怀抱中的“活历史”
当第一次来到所城里大街时,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找错地方?它北侧是烟台市最繁华的大街——南大街,西侧是刚开业不久的万达广场。在这个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走进所城里大街时,脚步竟然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身后的繁华与喧嚣仿佛在另外一个世界。
所城里大街历史的悠久是一眼便可以看出来的。大街两边挂着褪色的“盲人按摩诊所”“国营推拿足疗”招牌的宅院随处可见。透过灰蓝色的木质街门望进去,过道里斑驳的老墙上,年代久远的语录还赫然在目。道路两旁有很多分叉口,蜿蜒的胡同里,那些雕花的屋檐,斑驳的墙壁和木门、破旧的窗栏、老式的门锁、没落的拴马石,覆满灰尘的红灯笼,漫步其中,不念天地之悠悠,也会生发怀古忆旧之情。
冬日的所城里,除了墙上绿色的苔藓外,全部都是灰色调的。屹立在街边的老树,黑色的枝桠直指向天空。屋顶上,慵懒地晒着太阳的猫,四合院里在劈柴的老人,还有三五个聚在门口聊天的妇女,这些构成了一幅老城区的画卷。虚掩或半开的门,不由让你想知道这里曾发生的悲欢离合。
“所城里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明朝初期就有。”在外遛弯的刘老汉向我们娓娓道来。据《明史》记载,明代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为防卫海上倭寇对沿海地区的骚扰,下令增设“奇山守御千户所”。驻防军设墩台狼烟,俗呼之为烟台。烟台得名于此。所建城池,俗称“所城”,一名“所城里”也。建好的奇山所城十分雄伟壮观:“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阔三丈;门四楼,十六铺;池阔三丈五尺,深一丈。”奇山所城成了烟台最早的居住地,最初城内守军百余人,后来屯戍官兵不断从外地迁入,在所城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些居民聚落点。
1664年,清康熙皇帝下旨废除“奇山守御千户所”,自此官兵解甲归田,转为居民,多从事渔农工商。所城从军防变成了一个居民生活区,遂又有奇山所、所城里、所城之称。所城内张、刘两大姓千户后裔大兴土木,建造民居。如今在向阳街,仍然保存着当时烟台商界八大家之一——刘子琇旧居,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曾经繁华的、住着大户人家的所城里风光不再,如今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去了所城里,不妨去看一下四合院,烟台的四合院有二进院,还有多进院,一进门便是管家的房子,院子深处才是主人的房子。如今一个四合院里住着四五户人家,空间拥挤而杂乱。他们多是外地打工者,或因为工作方便,或因为房租便宜。
下午五六点,白天寂寥的所城里开始热闹起来,放学后背着书包的孩子、拎着菜的中年人行色匆匆,不知何时支起的小摊前掀起了笼屉,顿时热气腾腾。那一刻,突然觉得这里是最具有人间烟火气息的老地方,有炊烟袅袅,有细细低语,有吵闹,有抱怨,但是这便是生活。
走进朝阳街“十里洋街”诉说开埠文化
到了所城里,不妨再去一下朝阳街,朝阳街离所城里并不远,步行15分钟便可以抵达。与所城里不同,同是烟台老建筑,但是朝阳街展示的是一种独特的“异域风情”。早在100多年前,这里是烟台最繁华的商业地段,遍布着商号、洋行和外国邮局,荟萃了几十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落。它烙下的是烟台作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的特殊历史。
冬日的朝阳街有些萧条,呼呼的北风中,都是匆匆赶路的人。当你沿着大理石铺就的地面走去,你会发现作为一条步行街,朝阳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繁华,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很少,相反街道两旁林立的是医疗器械店、文玩店,虽有装饰个性的酒吧,但白日里多是大门紧闭。安静的街头,似乎更容易把人带入历史的时空。
朝阳街与海岸街路口的西南角,矗立着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建筑,门前的蓝色牌子上还能依稀见到“克利顿饭店”的字样。当地人说,这是典型的俄式建筑:“原来东北角屋顶上方还有一座高耸钟楼,不过很早以前就被拆除了。”1912年8月21日,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北上,由上海走水路时曾在烟台做了短暂停留并下榻此饭店。该饭店也因此名声大振。
俄式、德式、北欧式外国建筑,以及胶东四合院都汇聚于此。西式建筑的华丽装饰和墙上影影绰绰的外文字母,从中不难看出此街的繁华程度。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烟台邮政局旧址;门上的镏金图案,彰显着昔日非凡气派的“福顺德”银号旧址……走在朝阳街上,就像是步入了万国建筑博览会。
这条街如何形成?当年又是怎样的繁华?揭开这样的疑问,是需要借助文献资料的。据记载,朝阳街始建于1872年,南起北马路,北到海岸街,全长400米。因其为南北走向,又在烟台山之阳,故名朝阳大街。1862年烟台正式开埠,西方列国占据了烟台山后,便在这条小路两侧盖起了风格各异的大小洋楼,他们在这里开洋行、经营洋货,那时朝阳街还有个洋名,被称为卡皮莱街和兹莫曼街。一些民族实业家和工商业者,也相继进入此街,办工厂、开商行、办公司、开钱庄,使这条宽不过10米、长不过600米的街面上,汇集了中外企业百余家。1912年,此街洋名废止,改为朝阳街。
说起当年的繁华,有人说朝阳街就像是老上海的“十里洋场”,“十里洋场”有什么,朝阳街就有什么。听到这儿,脑海里突然浮现老电影里“十里洋场”的一切:穿着旗袍、烫着卷发的淑女,和穿着礼服的男士,到这里的夜总会里听音乐、跳舞,街面上跑的都是人力黄包车和洋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历史街区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如今朝阳街仍然是很多在烟台生活过的人的回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朝阳街南边的那个建筑是金城有声电影院,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烟台上大学时,就会跟同学一起来这儿看电影。”一名外地的游客刘先生站在朝阳街上陷入回忆,由于来自农村,上大学并不容易,看一场电影的花费虽然不太高,但是也不能经常看,在朝阳街上看电影是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在刘先生看来,跟20多年前相比,这条街并没有变化太多,唯一遗憾的是,他以前看电影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危楼,本来想在这儿再看一次电影的愿望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