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

原标题:独家解读《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编写的《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以下简称《报告》)于近日出版发行。《报告》称,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引领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国民休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休闲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领域。但是,报告也指出在国民休闲意识不断觉醒的同时,居民的多元化休闲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

《报告》显示,在“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的国民休闲迈入了新的阶段,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国民休闲体系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6857美元,已达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处于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城乡居民用于休闲和享受的消费比重持续上升。

已进入国民休闲发展新阶段的中国,国民休闲意识是否已有很大改善?除了丰富大众供给之外,还有哪些工作应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与保障,我们又当如何保障特殊人群的休闲权益?广场舞成为当下热议,从休闲供给的视角出发,应如何更好的妥善解决这类问题?对此,中国网邀请课题组成员黄璜博士对《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进行了解读。

中国网:《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于近日出版发行,请您先简单介绍下今年报告的主要内容。

黄璜:《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五个部分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

第一章主要是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国民休闲发展背景、功能、前景。

第二、三、四章,分别是中国居民休闲需求发展研究,中国休闲供给的特征和趋势研究,以及中国休闲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研究。

第三章讲了市场和产业的一个角度,第四章讲了一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角度,每一章都研究了这种休闲供给或者休闲服务设施的发展背景、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第五章就是基于前面四章,对于休闲发展背景、休闲需求、休闲供给等的分析,并对2013和2014年中国休闲发展的具体环境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休闲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终根据上面的研究结论,提出一些具体的促进中国休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基本是这么一个框架和体例。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首先借用了国内外的这种典型案例分析法,比如说借鉴国外有什么成功经验,国内的实践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做法。同时,我们中国旅游研究院去年还做了一个针对全国十大城市的居民休闲问卷调查,这是一种问卷调查法。还有政府访谈,我们大量的和地方政府接触,针对这种休闲发展问题和地方政府进行了大量沟通。对于一些理论分析,我们还用了文献研究方法。总的来说这是一份多种方法并用的研究报告,既有理论又有实证,既有国内又有国外,应该说是比较全面。

中国网: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报告》特别提出了中国已进入休闲发展的新阶段,那这个“新”主要体现在哪里?

黄璜:《报告》首度提出了中国进入了休闲发展的新阶段,实际上这个“新”是新在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首先是发展的环境变了,从去年开始,我国人均的GDP处在中高等收入水平,居民开始更重视休闲;从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的第三产业超过了第二产业,正在朝着后工业社会迈进,而后工业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居民更重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生活质量;从制度条件来看,去年起,国家对节假日的安排有所调整,优化了节假日安排,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安排,而在网上征询网民意见的咨询过程,得到了民众剧烈的回应,这说明我国国民休闲意识的觉醒;另外,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旅游法的颁布,各个省市根据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出台的相关细则,综合这些因素,我国国民休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休闲体系正在形成。

中国网:当下我国国民休闲意识的情况是什么?与前两年相比,是否有很大的改善?

黄璜:以前确实有这种问题,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常常会将休闲和懒惰画上等号,认为人就要像一台机器一样不停的工作,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里都普遍,这是一种主观想法,实际上客观来讲,过去也确实没有休闲的条件。这是内在思想和外部条件共同制约了中国居民休闲发展。

但现在这种情况有所变化,首先从国民收入来看,大家的收入都在提高,这种外部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设施,都在变好,在这种条件下,作为人的一种本能,想提高自己的这种休闲水平,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经济基础会决定上层的一些东西,所以随着人的收入提高,外部环境的改善,人的这种观念也会转变,认为适当的休闲也是值得的。

其次,就中国经济的转型来看,中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正在向着工业经济,向着服务经济,向着创意经济这种服务经济转型。这种时候就生产的本身来说,也需要享受更多的休闲活动,因为我们的休闲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其中包括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等等,它既有利于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

中国以前确实是有关于休闲观念的负面声音,但现在这种情况在迅速的转变,这背后反应的是国民休闲权力意识的觉醒。比如在五年前,十年前,我们就没遇到广场舞这个问题,这好象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居民更重视自身休闲的一种体现,说明国民的休闲意识在稳步提高,尤其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供的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条件下,这种转变更快,我国的这种休闲意识确实是处于一种转型发展期。

中国网:刚才您提到了“广场舞”的问题,那在您看来造成当前广场舞舆论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从休闲供给的视角出发,应如何更好的妥善解决这类问题?

黄璜:广场舞的根源还是休闲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总的来说也是中国的休闲总体供给不足和休闲需求快速发展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比如说广场舞冲突的两方,一方他想跳舞,想锻炼健身,这是无可厚非的,他觉得这是一种积极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另外一方,他可能在家想安静的休息,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出在哪呢?就是那个公共活动空间太少。实际上广场舞只是这种矛盾中的一个典型的代表,类似的案例随处可见,比如说节假日景区爆满,或者是为了孩子去上一个少年宫的班,要排多长时间的队。那怎么解决这类问题呢?那就是增加供给。

从供给的主体来看,政府要承担公共服务职责,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些休闲公共产品。市场要承担起商业职能,通过商业设施建设,满足居民商业性的休闲需求,同时,政府和市场要提供一般性的休闲供给,也要关注特定人群的需求,比如说像一些老年人的休闲问题,是不是能够建设一些无障碍设施,对于青少年的休闲,是不是能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最终是多方面的来满足这种休闲需求的快速增长需要。

中国网:除了国民休闲意识的明显提升,这两年国民休闲状况在时间、空间、休闲方式上是否正在进步或丰富?

黄璜:国民休闲意识提升体现在行为和行动上,每一个行为他都有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层面和维度。这三方面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和过去相比都有所改善,但和现在发达国家或者一种理想的状态相比,又还远远不足。

从时间上来讲,国民休闲状况和以前相比有所改善,但和理想状态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中国他提出保障职工的带薪休假权利,但是是多少呢?是五天。但我们要这种想,就是中国以前一天都没有。据不完全的统计,只有50、60%的单位能够实现这五天的带薪休假。其实对于休闲来说,最重要的是有时间,否则你有再多的钱都免谈。

但对于农民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根据我们的调研,农民有大量的劳动,实际上他的休闲时间没那么广,也并不比城里人多多少。所以总体来看,中国城乡居民的这种休闲时间是不足的,但现在有所改善。

就休闲的内容来看,根据我们对休闲的定义,休闲是除了工作、吃饭睡觉等这些必要的生理活动的时间,每个人24个小时扣除掉这几部分以后所剩下的时间,所以他是一个很宽泛的休闲定义。

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存在大量的居家休闲的情况。这背后是有社会经济原因的。首先是不需要成本,其次不需要外部条件。但是从一种理想的状态来看,我们把休闲活动分为旅游、体育健身、餐饮购物、文化娱乐,这四种都是需要到户外进行活动,还有一种是其他,主要就包括这种居家休闲。其中居家休闲的比重偏高,据此认为中国居民的休闲水平较低。同时,这种居家休闲因为居民不外出,不产生消费,也制约了休闲产业的发展和休闲功能的发挥。从休闲方式和休闲内容来看,中国居民休闲水平是较低的,而这其中存在一个城乡差距。城市居民是有相当一部分居家休闲,而农村居民基本上就是居家休闲。

就目前来看,国民休闲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一定的优化,情况是一直在改善的。居家休闲引出休闲的空间特征,即休闲的空间范围较小,甚至很多空间就零。但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休闲时间将越来越多,休闲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并将产生更多的休闲消费,有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休闲,最终还会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体现在空间上是休闲的空间范围将不断的扩大。

特别是高铁造成的这种同城化的效应,高铁的出现迅速的改变了旅游的空间格局。其次,以自驾游为代表的包括城市周边游等形式的出现,使得居民的休闲更多元化,更有个性特征。还有一个新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智慧旅游或者说是智慧休闲的发展。改变的同时,又结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法等政策环境。

中国网:在休闲供给层面,除了丰富大众供给之外,还有哪些工作需进一步的落实与保障?

黄璜:那就是带薪休假,但这只是增加居民休闲时间的一部分,而增加休闲时间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带薪休假的特点在于他好落实,好查。

增加居民休闲时间是最近关注的一个重要焦点,应该全方位的增加这种居民的这个休闲时间。比如老年人都是一退休了之后就带孩子,那根本是比工作时候还忙,怎么通过完善一种社会家政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把他们适当的解放出来?对于儿童来说,像小孩的这种补习班啊,学业压力过大啊,也是侵害他们的休闲权利。像农村居民,他缺乏一种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他必须不停的赚钱,没有退休的概念,这也是要分出他们的休闲时间的。总体来说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保障居民的休闲权益,增加他们的休闲时间,而且还要关注特殊人群。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了我们要关注特殊人群,那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保障这些人的休闲权益?

黄璜:特殊人群包括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他们的休闲需求规律和中青年职工不一样,但在传统的休闲研究,包括旅游研究里面,常常过分关注中青年群体,而忽视了特殊群体。

目前,中国面临一个老龄化的现象,所以国家特别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结合到旅游层面就是特别重视老年旅游、养老旅游和老年休闲的发展。比如国家在年初确定的一些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其中就有旅游,有养老,有健康,有文化,这些其实都可以归在广义的休闲范围里面,所以我们说休闲产业成为一个拉动消费增长的新领域是不为过的。

具体来说,对于老年人,首先需要关注他们的一种养老需求,怎么把养老和休闲结合起来,怎么和老龄化社会结合起来。其次,他们还有一些新特点,比如说很多老年人他会迁移到三亚等地方养老,而这些不仅仅是公共服务的内容,也是一种新的商机,要把这看成是一种公益性的内容,而我们在关注他们的时候,也就是抓住了这一部分新商机。

对于青少年,现在国家新出台的旅游31号文件里,提了研学旅游的概念,就是要把青少年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以及学习实践和旅游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也应该重点关注。现在学生在不休学的情况下,利用假期时间增加旅游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也是国家所倡导的,除了传统的旅游休闲以外,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功能,这些东西都应该关注。

总的来说,休闲是一种权利,无论是青少年、老年、残疾人,还是中青年,都应该拥有这种权利,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居民的需求,不应该有所遗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