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旅游城市升级城市旅游 大青岛旅游格局成型
“世园会结束以后,我一定要再回山东青岛看看。”8月24日,从青岛大学毕业的刘辉说。
5年前,刘辉毕业后,考上了老家云南省的公务员。4月25日世园会开幕后,他和所有人一样,从电视荧屏上,看到了各个场馆的珍稀物种,看到了青岛的巨大变化。
“最近一年多没有去过青岛,世园会里各个场馆什么样子还没有见过。听说青岛的天更蓝了,空气更好了,也不知好到了什么程度。”刘辉对未来的这次青岛之旅充满了期盼。
按照刘辉的设想,如果真能成行,他会摒弃一切收费的旅游景点,坐公交穿过海底隧道,钻大街小巷,赏海景,专看世园展馆,感受大青岛的魅力。
在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赵玉宗看来,这样出行的刘辉不是一位“普通意义”的游客,他的青岛之行也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旅游,因为他没有将名胜景点作为目的地,吸引他的也并非五四广场、八大关等耳熟能详的各个旅游景区。
实际上,刘辉把整个青岛的城区当成了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他的是世园展馆的外观、变化巨大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开放热情的青岛市民。
赵玉宗说,这正是山东青岛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的表现之一,“城市旅游”更着眼于大的景区和目的地打造,“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提法颠倒一下,却有本质不同。如今国内“旅游城市”多的是,但把整座城市作为旅游对象,让游客休闲度假、进行“城市旅游”的,却不是很多。青岛正在作出转变,这正是山东青岛扩大旅游吸引力的方向。
实际上,在去年召开的青岛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大会上就提出,要把山东青岛打造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不限于打造具体的景点,而是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和最大的旅游产品来规划、建设和管理,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
城市就是旅游目的地
赵玉宗说,很多旅游城市建设都存在模式化问题,在辖区范围内建设几个景区,让城市包容景区,单纯地以景区来吸引游客。但是,摒弃对旅游城市的追求,发展城市旅游,把整个城市当成一个整体的大景区加以经营,让外来游客体验到别样风情、民俗和文化,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城市旅游已经超越景区旅游时代,不再仅仅是几个景点的关系,一座城市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城市不仅是房屋、街道、店铺,现代化城市不仅仅是高楼大厦,还有人和文化,城市里的一切都有可能吸引着更多的人来旅游、来感受。
旅游综合体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拥有各种旅游功能和旅游设施,能够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并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个小镇可以成为一个旅游综合体,几个村落也可以成为旅游综合体,甚至一个城市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旅游综合体,从而推动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青岛目前正进行着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来青岛“深度游”的散客和旅游团越来越多印证了这一点。青岛中国旅行社大巴部经理李佳蒙说,与传统的“青烟威蓬”经典4日游线路相比,游客更青睐“青岛一地深度游”和自由行,“在青岛滞留的时间延长,游客就能充分体验到青岛城市生活之美了,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看看沿海一线。”
城市旅游的新要求
山东青岛市旅游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共接待游客2847万人次,最高峰时一天进入岛城的外地车辆达20万辆,而岛城平时进入的外地车辆只有三四万辆,交通压力比往常高出五倍,拥有五四广场、八大关等丰富旅游资源的前海一线,自然成了拥堵重灾区。
山东文康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海滨认为,在青岛,每年7、8月份的堵车就暴露了青岛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病,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显然不利于市民的生活起居,也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旅游。一个好的旅游城市,首先要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然后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抱怨,夏季沿海一线交通拥堵对他们接待旅游团影响很大,“有时候堵在路上,不得已将海边的旅游景点取消。长时间的路堵,也影响了游客的欣赏视觉,造成他们对岛城的印象不佳。”
山东青岛市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城市旅游概念的兴起对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旅游资源的规划中,市民需求与游客需求的矛盾依旧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政府要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全面融入旅游理念,将旅游要素渗透到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大青岛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