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渤海 尝各色海鲜 家门口 赏魅力海岸线
天津拥有153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非常丰富。随着天津对海洋资源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市民今后能够在家门口观赏美丽海岸线,进一步感受大海带来的神秘与美好。
天津地处渤海西岸,位于海河下游,海岸线全长153公里,海域面积2146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的18%,海洋资源富集,具有石油、天然气、盐、渔、湿地、古海岸与湿地保护区、牡蛎礁保护区等自然资源,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在环渤海经济圈中起着重要作用。
渤海素有“天然鱼池”之称,盛产多种鱼、虾、贝类水产品。守着渤海这个“天然鱼池”,天津人自然可以方便地吃到各种海鲜。
观贝壳堤遗址感受真实沧海桑田
海岸线记录了渤海变迁,让人们可以借此了解关于海的历史。
天津贝壳堤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古贝壳堤之一(另两处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贝壳堤、南美苏里南贝壳堤),是几十年来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在国际上的海洋、第四纪地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整个保护区由贝壳堤、牡蛎滩和七里海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是古海岸变迁极其珍贵的海洋遗迹。天津地区对贝壳堤、牡蛎滩和湿地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这里已成为海洋、地质、地理等系统和院校研究海岸演变、古气候、湿地生态等学科的重要场所。
贝类喜生长、繁殖在海水清澈透光、营养丰富的细砂与粉砂质海底,经波浪特别是激浪的作用,在岸坡坡度适宜的条件下,贝壳及沙便堆积下来,于高潮线附近生成贝壳堤。黄河是世界著名含沙量大河流,曾7次大改道,当摆动到山东入海时,天津沿海一带的自然条件利于贝壳堤形成与发展;而北移到天津一带入海时,海水浊度加大,岸坡坡度变缓,其生态环境和动力条件均不利于贝壳堤形成。因此贝壳堤不仅代表了该处某一时期的海岸线位置,也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C同位素绝对年代测定法,并结合考古学方法来研究贝壳堤形成时期,一般认为:第Ⅲ堤形成约在3500年前的殷商;第Ⅱ堤约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形成;第Ⅰ堤出现于元末明初。由此可了解天津地区沿海成陆的发展过程。
到七里海湿地看美丽天鹅大雁
提到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要提到宁河七里海。七里海是湿地的核心保护区,面积1.53公顷,是典型的泻湖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有芦苇7186公顷,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鹊、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燕鸥、苇莺、掠鸟等珍稀和濒危动物。
七里海自然风光秀丽,它就是个大苇海,这里的苇海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气势,是一种壮观之美,辽阔之美。漫步潮白河大堤上,举目西眺,展现在眼前的是无边的翡翠世界,方园几十平方公里的苇海,尽是令人陶醉的绿色。青翠欲滴的芦苇,映衬着绿涔涔的水墨画,在人们面前毫不掩饰地宣泄着它那诱人的多姿与魅力。
七里海是鸟类的天堂,也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在浓密的芦荡中、广阔的水面上,栖息、繁衍着200多种鸟类。其中终年在七里海生活的留鸟10余种,白鹳、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10余种,天鹅、小鸥、灰鹤、鹈等二级保护鸟20种。七里海具有典型的古海岸特征。牡蛎滩、贝壳堤和古泻河湿地,构成七里海特有的三大自然景观。牡蛎滩自然遗迹,距今几千年,其规模之壮观,密集程度之高,序列之清晰,保存之完整,国内绝无仅有,世界上亦属罕见。贝壳堤是世界三大著名贝壳堤之一,天津贝壳堤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渤海湾西岸,地处海河等河流的入海口,地势低洼、贝壳堤、牡蛎滩规模大、出露好、连续性强、序列清晰,在中国沿海最为典型,在西太平洋各边缘濒海平原也属罕见,并且两类截然不同的生物堆积体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共存也为世界罕见。区内的七里海湿地还栖息和生长着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海陆变迁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均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渤海湾西海岸,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这里的贝壳堤古海岸遗迹是沧海桑田的真实记录,是渤海变迁的结果。贝壳堤从东向西几乎与现代海岸平行,第一道贝壳堤形成于500年至700年以前;第二道贝壳堤形成于2200年至2530年以前;第三道贝壳堤形成于3955年至4740年以前。这些年代久远的贝壳珍贵罕见,当今已无他处可寻。
海洋博物馆开馆讲述海洋故事
与此同时,海岸线还能带给天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目前,天津在建的海洋经济项目110个,预计总投资780亿元,其中包括太原重工海洋钻井平台关键设备产业化、北疆电厂二期30万吨海水淡化、南港海水淡化与工业制盐一体化、国家海洋博物馆、国防科技大学海底观察与水下目标监视工程等。
不久的将来,落户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就将开馆,馆内的上千件藏品将带市民了解更多海洋的故事与魅力。